鳳梨是菠蘿嗎 - 你吃的到底是什麼呢

來源:飄香吧 2.74W

你是不是總是分不清草莓和士多啤梨、酸奶和優格、奇異果和獼猴桃,包括鳳梨和玻璃,總是傻傻分不清楚,直接就說他倆不是同一種水果,因此有很多商家藉此機會出一些辨別的技巧,比如菠蘿的葉子邊緣有次刺,削皮要挖掉“黑眼”,而鳳梨就沒有。

鳳梨是菠蘿嗎?你吃的到底是什麼呢

鳳梨是菠蘿嗎?其實,這些人真的是想太多了。因爲鳳梨,根本就是菠蘿啊!植物學上,叫做Ananas comosus。

不管有沒有“黑眼”,都是品種間的差異,就跟沙瓤西瓜和水瓤西瓜,都是西瓜是一個道理。大陸的水果商經常把無刺的、皮泛青的品種叫做鳳梨,把有刺、葉片帶齒的叫做菠蘿。然後說“鳳梨”更甜更好吃,因爲這樣就能賣得更貴。

爲啥叫鳳梨?又爲啥叫菠蘿

菠蘿原產於巴西,是當地人重要的食品。然而,它的足跡一直沒有走出美洲。直到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到來,熱帶各國纔開始相繼引種。

鳳梨這個名字,是臺灣人民取的。據《臺灣府志》記載:“果生於葉叢中,果皮似菠蘿蜜而色黃,液甜而酸,因尖端有綠葉似鳳尾,故名鳳梨。”另外,“鳳梨”在閩南語中發音是“旺來”,所以它在一些地區也象徵着吉祥如意。

傳入大陸之後,因爲它看着有點像菠蘿蜜,所以一來二去,就被大家叫成了“菠蘿”。

菠蘿蜜,比菠蘿長得圓潤多了,個頭也更大

鳳梨,學名Ananas comosus, 食用部位爲聚花果,卵狀圓柱形,黃色或深黃色,產自華南及福建、雲南等省區。圖片來自:《果蔬志》2017年周曆(博物小館編著)

鳳梨總共有四大類,分別是卡因類、皇后類、西班牙類和雜交種類。我們一般鮮吃的,以皇后類和雜交類爲主。卡因類酸度較高,所以一般只做罐頭。然而,北方人民在水果店買到的鮮吃鳳梨,經常是最適合做罐頭的卡因類,所以總有人覺得酸,口感比臺灣和東南亞國家產的鳳梨也差一點兒。

鳳梨是菠蘿嗎?你吃的到底是什麼呢 第2張

菠蘿配鹽水,才能不扎嘴

菠蘿好吃,但不像香蕉橘子一樣可以直接剝皮吃,菠蘿要去掉葉,削了皮,還要摳了眼,鹽水泡一泡,才能吃。

爲什麼非得這麼複雜呢?首先得從它的結構說起。

去皮之後的菠蘿,表面還有很多“黑眼”需要摳掉,它們其實是花的雄蕊發育來的,叫做“果眼”。但爲什麼有這麼多“果眼”呢?因爲一整個菠蘿並不是單單一個果實,而是由一個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軸共同發育而成的一個“聚花果”。

給菠蘿“挖眼”非常麻煩,不過吃貨的智慧是無窮的,爲了方便吃,人們培育出了“無眼鳳梨”,是沒有了雄蕊的退化版菠蘿。

削皮摳眼都不算什麼,最喪心病狂的是,吃菠蘿之前還要用鹽水泡。因爲菠蘿中含有一種菠蘿蛋白酶,會刺激我們口腔粘膜和嘴脣的幼嫩表皮,產生微麻刺痛的感覺。而鹽可以抑制菠蘿酶的活力,因此吃鮮菠蘿前,最好用鹽水泡一泡,防止“扎嘴”。另外,果實完全熟透或者加熱果實也會讓蛋白酶失活。所以炒菜裏的菠蘿就一點也不“扎嘴”。

不過菠蘿蛋白酶也不是沒有好處,它有一個重大的“隱藏技能”——嫩肉!這種蛋白酶可以讓肌肉肌絲和筋腰絲斷裂,讓肉質更加鬆散滑嫩。這就是爲什麼中餐裏有各種“菠蘿配肉”。

鳳梨是菠蘿嗎?你吃的到底是什麼呢 第3張

關於菠蘿是否好吃和成熟度掛鉤,也與品種相關,至於鳳梨是菠蘿嗎這樣的問題就不要再問了,玻璃和鳳梨真的是一樣的,只是叫法不一樣,吃法還是一樣的,你想怎麼叫隨自己的心情,沒關係,只要好吃,即使叫黑鳳梨都是可以接受,畢竟春天夏天吃菠蘿就是一種享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