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典故有哪些 - 你所不知道的茶知識

來源:飄香吧 2.9W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特色文化,千百年來源遠流長。飲茶,不僅口感甘甜回味無窮,而且有清熱去火的功效,這才讓它不斷流傳下來。中國人喜茶,特別是炎熱的夏天,被子裏總是泡上一壺茶。相信很多小夥伴和小編一樣,都對茶有不少的瞭解。但你們知道茶葉的典故有哪些?

茶葉的典故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茶知識

茶葉的典故有哪些

1.陸羽煎茶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歡品茶,宮中也常常有一些善於品茶的人供職。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門)積公和尚被召到宮中。宮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葉煎出一碗茶,請積公品嚐。積公飲了一口,便再也不嘗第二口了。皇帝問他爲何不飲,積公說:"我所飲之茶,都是弟子陸羽爲我煎的。飲過他煎的茶後,旁人煎的就覺淡而無味了。"皇帝聽罷,記在心裏,事後便派人四處尋找陸羽,終於在吳興縣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並把他召到宮中。皇帝見陸羽其貌不揚,說話有點結巴,但言談中看得出他的學識淵博,出言不凡,甚感高興。當即命他煎茶。陸羽立即將帶來的清明前採製的紫筍茶精心煎後,獻給皇帝,果然茶香撲鼻,茶味鮮醇,清湯綠葉,真是與衆不同。皇帝連忙命他再煎一碗,讓宮女送到書房給積公去品嚐,積公接過茶碗,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於是一飲而盡。他放下茶碗後,走出書房,連喊"漸兒(陸羽的字)何在?",皇帝忙問"你怎麼知道陸羽來了呢?"積公答道:"我剛纔飲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來,當然是到宮中來了。"

2.神農嘗茶

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說的是神農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麼東西,人們都可以從他的胃腸裏看得清清楚楚。那時候的人,吃東西都是生吞活剝的,因此經常鬧病。神農爲了解除人們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嘗試一遍,看看這些植物在肚子裏的變化,判斷哪些無毒哪些有毒。當他嚐到一種開白花的常綠樹嫩葉時,就在肚子裏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到處流動洗滌,好似在肚子裏檢查什麼,於是他就把這種綠葉稱爲"查"。以後人們又把"查"叫成"茶"。神農長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嘗試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幾次,全靠茶來解救。但是最後一次,神農來不及吃茶葉,還是被毒草毒死了。據說,那時候他見到一種開着黃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張一合地動着,他感到好奇,就把葉子放在嘴裏慢慢咀嚼。一會兒,他感到肚子很難愛,還沒來得及吃茶葉,肚腸就一節一節地斷開了,原來是中了斷腸草的毒。後人爲了崇敬、紀念農業和醫學發明者的功績,就世代傳頌着這樣一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茶葉的典故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茶知識 第2張

3.貢茶得官

北宋徽宗時期,宮廷裏的鬥茶活動非常盛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爲了滿足帝皇大臣們的慾望,貢茶的徵收名目越來越多,製作越來越新奇。

據《苕溪漁隱叢話》等記載宣和二年,漕臣鄭可簡創制了一種以“銀絲水芽”製成的“方寸新”。這種團茶色如白雪,故名爲“龍園勝雪”。鄭可簡即因此而受到寵幸,官升至福建路轉運使。

後來,鄭可簡又命他的侄子千里到各地山谷去搜集名茶奇品,千里後來發現了一種叫做“朱草”的名茶,鄭可簡便將“朱草”拿來,讓自己的兒子待問去進貢。於是,他的兒子待問也果然因貢茶有功而得了官職。當時有人譏諷他們父子“父貴因茶白,兒榮爲草朱”。

鄭可簡等兒子榮歸故里時,便大辦宴席,熱鬧非凡,在宴會期間,鄭可簡得意地說“一門僥倖”。此時他的侄子千里,因爲“朱草”被奪正憤憤不平,立即對上一句“千里埋怨”。

茶葉的典故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茶知識 第3張

茶葉文化源遠流長,茶葉的典故也是數不勝數,小編在這裏只收錄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除此之外,還有陸納仗侄、孫皓賜茶代酒、單道開飲茶蘇等典故,大家也可以多去了解,以便更多瞭解中國茶文化。茶葉多種多樣,有人喜甘有人愛苦,總有一類適合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