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

來源:飄香吧 3.06W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意義重大,每逢清明節來臨,歷來都要家人出動去掃墓拜山,清明節掃墓的習俗已經流傳已久,成爲一種文化,可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吧。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他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此時隨臣介子推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

文登師範學校呂孟軍說,介子推是一個不貪功名的人,後來他就跟母親到了綿山去隱居,晉文公帶領了大臣到綿山搜尋介子推,介子推知道晉文公在找他,但是不願意出山爲官,就沒有見晉文公。這時候晉文公手下的一位大臣就向晉文公提了一個建議,用火燒山逼介子推出山,晉文公就答應了這個大臣,於是就在綿山四周放火。

火熄後,人們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樹洞裏放着介子推的一封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在這一天,人們不生火做飯,吃冷食。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由於寒食節臨近清明,後來人們把這兩個節日合二爲一,成了今天的清明節。清明節包含着很多的傳統民俗活動,其中最主要的習俗是祭拜祖先,悼念親人。相傳這一習俗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效仿,在清明這天祭祖掃墓,歷代沿襲成爲我國民間一種固定風俗。清明時節正值柳綠花紅,人們在掃墓的同時也會選擇郊遊,親近自然,在遠足踏青中逐漸形成了盪鞦韆、放風箏等習俗。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相關知識小編就講到這了,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清明節的起源了吧,每逢過清明節,掃墓拜山的時候都會很熱鬧,山上都是人來人往,但大家在掃墓過程中也要注意由放炮而引起火災的事故發生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