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人蔘 - 各有不同

來源:飄香吧 4.67K

提起補氣血的中藥,大家腦海里會不自覺的想到黃芪、人蔘。這兩者同爲中醫學及臨牀學常用的補氣藥材,但卻各有側重,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的症狀、諮詢專業人士後,再選擇合適的滋補藥物,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具體,這兩種藥材有什麼區別呢,就讓小編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

黃芪人蔘,各有不同

一、功效應用的區別

1、黃芪

味甘,性微溫,入脾,肺經,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適宜於肺脾氣虛,中氣下陷,表虛不固,汗出異常,平素易感冒等症,爲重要的補氣藥。

2、人蔘

味甘,味苦,入脾,肺,心經,有大補元氣,補益脾肺,生津安神 之功效,常用於氣虛欲脫,短氣神疲,脈微欲絕的危重症候,單用即有效,對脾肺虧虛,心氣不足,氣血虛弱,亦常爲滋補要藥。

二、臨牀應用區別

1、黃芪的應用

補氣昇陽:用於氣虛引起的脫肛,子宮脫垂,崩漏,眩暈,乏力等,並與柴胡,升麻等同用。

固表斂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外感風寒而汗出,用黃芪配白朮,防風治療。

託瘡排膿:用於瘡瘍久不潰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侷限作用。常配伍金銀花,皁刺,地丁等同用。

利尿消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己,茯苓,白朮等配伍應用。

2、人蔘的應用

益氣固脫:多用於治療大病或久病,或血脫所致氣脫所出現的短氣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脈細欲絕等症。克單用,也可與黃芪或附子同用。

生津止渴:臨牀上上,熱病傷津而見熱渴,汗出,脈大而虛者,用人蔘配伍生石膏治療;熱或暑熱傷及汽液而症見汗多,口渴神疲,或津氣不足引起的心煩失眠,短氣自汗,心慌,心悸,脈細弱者,用人蔘配麥冬,五味子等治之。

安神鎮靜:可用於治療心腎不交引起的驚悸恍惚,急躁,入睡不安等症,多與酸棗仁,遠志,茯神等同用。心脾兩虛而症見神疲健忘,失眠多夢,心悸短氣,食少便溏者,用人蔘配伍黃芪,龍眼肉,白朮,酸棗仁,當歸治療。

三、藥力走向區別

黃芪的藥力主要是向上往肌表走,故能治癰疽排膿;還可引導胃氣上走,補肺氣,加強肺的宣散作用。

人蔘的藥力主要向內走,能固五臟之氣,使氣得到貯存,避免氣的消耗,最終到達益氣目的。

四、人蔘和黃芪哪個補氣好

黃芪人蔘都能補氣,但黃芪的補氣作用比人蔘要弱,並且人蔘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作用,這是黃芪所不具備的。但黃芪的昇陽、固表、內託和利尿消腫,卻爲人蔘所不及。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在選擇黃芪人蔘這類補氣藥材時,還是需要綜合考慮自身想要改善的問題去選擇,避免加重病情、浪費藥材。如果你是邪熱傷及氣津,則適宜選擇人蔘服用。除此之外,在服用人蔘或黃芪時,還需注意是否有其他服用禁忌或是否有其他食物不可與之同食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