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吃清明包 - 這是什麼樣的習俗

來源:飄香吧 3.09W

說到清明包呢,大家肯定都知道清明包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那麼對於很多人肯定也都會想知道清明節爲什麼要吃清明包呢?既然要吃到清明包,那麼大家肯定也想知道清明包的做法對不對?那麼接下來小編會跟大家詳細的介紹爲什麼要吃清明包。

爲什麼吃清明包?這是什麼樣的習俗?

爲什麼吃清明包

1.清明包又名清明果、青團、“清明粑”(江西)、“清明饃饃”,“清明蒿子粑”等,是中國南部、中東部漢族特色食品之一,清明時節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寧波叫青團,蘇州叫青糰子,杭州叫青糰子或清明糰子,南京稱清明團或春團,溫州叫清明餅兒,金華叫清明果兒(月牙形的叫清明餃兒)。

2.清明爲什麼要吃清明包?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爲“寒日節”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飢,不必舉火爲炊,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爲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爲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3.關於清明節吃清明包的習俗,《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區椒江市故事卷》裏記載着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個年輕人名叫金蘭,父親亡故,靠母親在家紡紗織布度日,金蘭從小驕橫懶惰,還要打罵母親,但朝廷命令,田地拋荒要被處死,所以他只好硬着頭皮去自家祖田幹活,金蘭在野地裏無意中看到母羊給小羊餵奶的情景,幡然醒悟,決心要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提着竹籃來送飯時,他主動迎上前去,母親誤以爲自己送飯遲了,又要遭兒子打罵,一時想不開,投進水塘自盡,金蘭立刻跳進水塘,但只摸到一塊木板,他將木板拿回家中供奉在堂前,據說牌位就是這樣來的, 爲了紀念母親,他將母親放飯籃的地方長出的野草綿青採回來,做成苦餅,故事還說,這一天是小夥子清醒明理的日子,所以就把這一天叫做清明,並且每年清明日都帶着苦餅到水塘附近的路邊祭拜,後世稱之爲上墳,因爲糕餅一類的食物古時也叫“餣”,所以後人就把金蘭用“青”做的這種餅叫青餣。後來清明上墳吃青餣變成了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以上就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爲什麼吃清明包以及清明包的做法的詳細介紹及說明哦,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嗎?對於清明包的做法其實大家平時可以嘗試嘗試自己在家裏做哦!小編這邊跟大家在嘮叨一句,大家一定要記得冷卻的清明包務必要先加熱然後再食用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