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與土茯苓區別

來源:飄香吧 1.35W

很多人不知道茯苓是什麼,其實,茯苓是一種藥材,可以熬水食用。吃了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利的。其實,茯苓還有一種類型叫做土茯苓。那麼,對於茯苓與土茯苓區別,你知道多少呢?現在,就由小編輯來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茯苓與土茯苓區別

茯苓與土茯苓區別

土茯苓與茯苓雖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它們完全是不同的,其功能與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我們就介紹它們的區別之處和它們的功效與作用。

一、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

茯苓是利水滲溼藥,還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茯苓是清熱解毒藥,可除溼利關節,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熱利溼、解毒、殺蟲止癢,對於溼熱所致的面板病如梅毒、溼疹有很好的療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溼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氣健脾的藥方中,增強健脾利溼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於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選擇上不用混淆。

二、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傳統中醫認爲,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溼、利關節等功效。西醫認爲,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土茯苓也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白塞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溼疹等也有效。

三、土茯苓的食療作用

1、味甘、淡,性平。無毒。歸肝、胃、腎脾經。開散降泄。

2、用該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銀花、白蘚皮、威靈仙、甘草等同用。現臨牀上主要用於溼熱瘡毒,常與白蘚皮、地膚子、苦蔘等配伍同用。此外,該品在臨牀上用治鉤端螺旋體病,有一定療效。

3、但是服用時忌茶。

四、土茯苓的應用

1.防治鉤端螺旋體病:預防:每日1兩,1次或2次煎服,每週連服3日,共服5周。2000餘人服藥結果表明,服藥組與未服藥組發病率之比爲1:5.58。治療:土茯苓100克(病情重而體質較好者可用至5兩),甘草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同時可根據病情辨證加減;對高熱、重症者給葡萄糖液及維生素丙,個別有出血傾向者加用激素。治療18例均愈,16例於服藥2~3劑、3例於服藥4~5劑後症狀消失。平均住院時間3.6天。或用土茯苓4兩,地榆、青蒿、白茅根各50克煎服。每日1~3劑,熱退後每日1劑,4次分服。同時配合對症處理,如鎮靜、止血、補液等。治療14例,失敗4例。其中血培養陽性者9例,5例治癒,4例失敗。治癒病例體溫降至正常時間在1~7日內,主要症狀隨體溫下降而逐漸減輕或消失,大部分病人頭痛、身痛、球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血痰等均於1~2天內消失。治療中少數病例出現噁心、嘔吐等反應。

2.治療梅毒:土茯苓據早年臨牀觀察報告,以土茯苓爲主,配合銀花、甘草,或配合蒼耳子、白蘚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馬齒莧、甘草。煎服.治療現症梅毒及隱性梅毒,其血清陰轉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現症梅毒的治癒率爲50%左右。對晚期麻痹性癡呆,不僅腦脊液康、華氏反應轉陰,而且精神症狀亦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對於小兒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芩75~100克,水煎,2~3次分服,以10~20天爲一療程。但亦有每日量用至100~400克的,療程有長達2個月的。

3.治麻疹:預防用100%煎液內服,3歲以下每日30~50毫升,3~6歲50~60毫升,分3次服,連服3日。或製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以上劑量亦可作爲治療之用。

4.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每日用200~400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腸,7天爲一療程。

5.治療急慢性腎炎:每日150克,水煎,分3次服。退腫作用較好,服後,小便增加。亦有用於治療腎盂腎炎、腎結核的報道。

6.治療頸淋巴結核:每日用鮮品500克,水煎分2次服。

7 .骨攣癰漏(筋骨疼痛,潰爛成癰,積年累月,終身成爲廢疾)。用土茯苓50克,有熱加黃苓、黃連,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煎水代茶飲。又方:用土茯苓200克、四物湯50克、皁角子七個、川椒四十九粒、燈心七根,煎水代茶飲。

8.瘰癧潰爛。用土茯苓切片,或研爲末,水煎服,或加在內吃下。多吃爲好。

以上就是關於茯苓與土茯苓區別,對此方面的知識的相關介紹了。茯苓是一種利水滲溼藥,可以達到健脾安神的作用呢。但是土茯苓具有清熱利溼、解毒、殺蟲止癢等等功效。這兩者的作用完全不同。而且土茯苓是不可以泡水喝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