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 中國傳統文化那些事你知道嗎

來源:飄香吧 2.39W

元宵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年十五,在這一天,老一輩的人都會忙前忙後在家撥弄湯圓。一個個玲瓏剔透,圓滾滾的湯圓。家裏人吃下它們,意味着在往後的一年裏家裏安康,一家幸福團團圓圓。就是這麼一個從小過到大的節日,習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中國傳統文化那些事你知道嗎

一、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爲元宵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爲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大約形成於宋代。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中“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二、湯圓的吃法

1、炸湯圓

將油燒熱,把用糯米粉製作的湯圓輕輕滑入油中炸,待炸至金黃色後用漏勺將湯圓撈出,用廚房紙淨多餘的油分。炸湯圓皮酥裏糯、香甜可口,和傳統的湯圓相比,能帶來不少新鮮感。

2、鍋貼湯圓

鍋中放油,將湯圓放入,改小火,待一面煎定型後,翻面煎另一邊,也煎至定型。加少許水,改大火,加蓋,水開後改小火,待鍋裏水快要干時,多翻面。煎至水乾後,多煎一會,煎至兩面脆黃。

3、拔絲湯圓

湯圓從冰箱拿出不用解凍,鍋中倒入足量的油,油5成熱後分批放入湯圓,並用筷子撥開防止粘連,用小火慢炸至湯圓微金色後撈出。

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白糖用中火熬成金棕色較黏稠的糖漿,放入炸好的湯圓迅速翻炒,直至糖漿均勻地裹在每粒湯圓上迅速裝盤,並趁熱食用。

4、幹吃湯圓

把糯米粉、調和油、玉米澱粉、椰子粉、牛乳、元貞糖放入碗裏攪拌均勻到無顆粒,水開後蒸20分鐘,冷卻後放入保鮮袋冷藏20分鐘。用保鮮膜裹着糯米糰,壓平後加入紅豆沙,包裹圓即可開吃!

5、湯圓水果撈

話梅切小粒,李子、香蕉、西瓜都切丁,鍋裏放水燒開,水開後放湯圓煮熟撈出放涼,容器內放酸奶,放入晾涼的湯圓,然後放水果丁,最後放話梅,上邊擠上適量藍莓醬即可,做好的水果撈放冰箱中冷藏一會,冰冰涼涼的效果會更好。

根據上面所提到的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以及湯圓的做法多種多樣,大家可以選擇自己非常中意的口味,做法。在元宵節的那一天,給自己的家人親手做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哦。這裏提醒一下,湯圓屬於糯食,腸胃不好的朋友,或者患有胃病的人不建議過多攝入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