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麪怎麼煮

來源:飄香吧 2.14W

掛麪是一種耐煮、易儲存的麪食,因其口感好、價格低廉、食用方便、易於儲存成爲了中國人最喜愛的主食之一。掛麪是用小麥磨成麪粉加入鹽鹼水等材料懸掛晾乾後製作而成的,那麼人人都愛吃的掛麪怎麼煮才更美味更有筋道呢?

掛麪怎麼煮

一、掛麪怎麼煮

西紅柿雞蛋湯麪

先炒雞蛋,加水,放西紅柿片,放鹽,水開後放麪條煮至熟,加胡椒,味精。

咖喱牛肉麪

咖喱要在油裏炒一下,油溫不能太高,會糊。牛肉大塊放在水裏煮熟(爛),切片裝盤;牛肉湯里加鹽、油咖喱、小蔥末、胡椒、少量味精,加入下好的粉、面(少許硬一點),放入切好的牛肉片。這就是咖喱牛肉粉。不加粉,就是咖喱牛肉湯。最簡單的紅燒牛肉(粉、面)做法:好牛肉,切塊,油放在鍋裏燒熱,下肉炒幹水分,加好一點的料酒,炒幹,然後加老抽少許上色,再加生抽,不加鹽,炒,加水,淹沒肉,燒開,然後用沙鍋或鐵鍋用很小的火(保持水似開非開的狀態),燒1—2小時,你覺得爛了就行,大火收幹水,不要太乾,加胡椒,少許味精。燒水,水要多一點,碗裏放生抽,麻油,胡椒,味精,香蔥末,加開水,然後水開下粉、面,少許硬一點,放在碗裏,加紅燒牛肉。即可。

二、掛麪的起源

中國人喜歡吃麪食,尤其在北方,方便麪、掛麪等大行其道。新的研究表明,遠在唐代,中國人就已經在食用這種“快餐”。專門從事敦煌飲食研究的高啓安博士說:“檢閱敦煌文獻發現,遠在唐代就出現了掛麪,當時叫做‘須面’。

掛麪怎麼煮 第2張

過去,學術界一直認爲成書於元代的《飲膳正要》所記的“掛麪”,是中國有關掛麪的最早記載。而在敦煌文書中不止一次出現“須面“,並被裝入禮盒送人。如當時敦煌的一戶人家將“須面”用作了婚俗中的聘禮。今日中國仍有地方將掛麪稱作“龍鬚麪”。清朝大臣謝墉《食味雜詠》記載:“北地麥面既佳,而掛麪之入貢者更精善,乃有翻嫌其太細者。”這種太細的入貢掛麪,即所謂上用銀絲掛麪。今揚州、鹽城一帶,亦稱銀絲掛麪。將和好的溼麪糰搓成小手指一般粗的麪條,盤掛於木頭架子上,下墜一個較短的圓形木棒,粗麪條在木頭的壓力下逐漸被拉細拉長,並自然風乾,就成爲掛麪。

此法始於元朝北方人首創。相傳古時,軍卒和百姓不分酷暑嚴寒日夜苦幹,家人爲使親人能吃上面條,便把擀好切細的麪條掛在竹竿上曬乾捆把,連同調好的酸湯送到工地,讓親人在勞動之餘,下鍋煮熟,入酸湯食之。這種吃法既能充飢又能解渴,被譽爲上等慰勞飯食。後來有人將曬麪條改進爲手工掛麪,在酸湯中加入“漂稍”(雞蛋煎餅、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即成),就成了如今在民間及宴會上廣爲流傳的酸湯掛麪。

掛麪怎麼煮 第3張

看了小編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已經知道掛麪怎麼煮跟美味了,大家可以根據介紹嘗試一下,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不同的材料 製作成西紅柿雞蛋麪、咖喱牛肉麪等,大家快和朋友一起分享吧。另外小編還爲大家介紹了掛麪的起源,大家看了可以更加了解掛麪的文化內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