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小吃怎樣做

來源:飄香吧 2.84W

衆所周知廣州作爲吃貨的天堂,有許多非常著名的小吃,無論是街邊買的還是酒店裏的菜餚都各有風味,隨着時代的發展,各地的小吃都融會貫通,大家都希望在家裏就能嚐到全國各地的不同風味,下面就介紹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廣州小吃怎樣做以及來歷

廣州小吃怎樣做


一、廣東小吃怎樣做

1、艇仔

舊時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叫做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灣晚唱"便指這裏。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遊河小艇穿梭往來。其中有小艇專門供應"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後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姜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鵝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嚐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

2、炒田螺

田螺與石螺不同,它的特點是殼薄肉厚。與一種叫紫蘇的芳香草同炒一鑊,便會產生一種香中有辣,辣中帶甜的怪味。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歡,連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國朋友都十分喜歡,常常在街頭小食檔(也可在進階賓館酒樓裏),圍着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嚐紫蘇炒田螺。炒時,還可放上辣椒、蔥或蒜、豆豉、鹽等調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3、腸粉

一種米制品,又叫布拉蒸腸粉。以廣州最負盛名的"銀記"腸粉爲例:該店坐落在文昌路,專營豉油皇牛肉腸粉,以薄韌香滑著稱。解放初期由吳銀經營,她得名師傳授,學會了蒸制拉腸粉專門技術,其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xx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它是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

4、雙皮奶

將清晨新擠的水牛奶煮開,趁熱倒在碗裏,熱氣會使鮮奶表層結出奶皮;待到牛奶完全冷卻之後,再留皮去奶,而後再在倒出的牛奶裏添加細糖和蛋白質,放到火上去燉,不久就又可以結出一層皮來;把燉好的牛奶倒回原來的碗中,由此定名爲雙皮奶。要吃的就是牛奶的香甜之外的另一層滑爽厚道。濃郁的香氣令雙皮奶成了廣州人的至愛,你看天河宏城廣場旁的文信老鋪川流不息的人羣,就知道它多受歡迎了。

5、牛雜蘿蔔

牛雜蘿蔔據說是光緒年間一個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廚師發明的。光塔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帶曾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民聚居地。出於宗信仰,伊斯蘭教教徒都不吃豬肉,故一個回民廚師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開了一家牛香店。他用牛腸、牛膀、牛肺、蘿蔔用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種味料的醬汁慢火炆好幾個小時,等牛雜炆透了,而蘿蔔又吸慢了加入牛雜味的醬汁後,再剪開小塊,用小竹籤串着醮辣椒醬吃,曰爲和味牛雜蘿蔔,入口回味無窮。此味一出,果然吸引附近的回民甚至非回民都來光顧。於是,善食的廣州人都紛紛仿效,牛雜蘿蔔一味流傳至今了。

以上就是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廣州小吃,廣州小吃怎樣做這個問題,相信大家心裏有了答案,透過對這些做法的學習和了解,讓你在家裏就能吃到獨特的廣州風味,瞭解全國各地的美食,做一個快樂的吃貨,聽上去是一個不錯的想法,趕快去試試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