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來歷和習俗都有什麼 - 糉子的種類有哪些

來源:飄香吧 4.39K

中國的傳統節日傳承至今,特別是有關吃的傳統節日猶受到人們青睞,元宵節的黨員,中秋節的月餅,春節吃餃子,還有不得不提到端午節的糉子。糉子五花八門,就算不過端午節也有不少人在平常生活中吃它,證明糉子是由獨到之處的。那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都有什麼呢?

端午節來歷和習俗都有什麼?糉子的種類有哪些?

一、端午節來歷和習俗都有什麼

1.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裏僅介紹最流傳最廣的一種: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2.端午節的習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端午節來歷和習俗都有什麼?糉子的種類有哪些? 第2張

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這是最常見的兩種習俗。

二、糉子的種類

常見的種類一般靠派別來區別:

北京派、廣東派、四川派、蘇州派、嘉興派、海南派、山東派、汨羅派、閩南派、臺灣派、西安派、舶來派。

端午節來歷和習俗都有什麼?糉子的種類有哪些? 第3張

端午節也是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來歷和習俗都有什麼,充滿着不簡單的寓意。糉子也是人們對往常生活的紀念以及對未來日子的美好期待。端午節與家人吃一鍋糉子,賞一輪龍舟,感受下那蓬勃向上的氣氛。不論是甜糉子還是鹹糉子,還是哪個派別的糉子,一口下去,都是滿滿的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