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端午食糉的來歷嗎 - 端午還有哪些習俗

來源:飄香吧 2.83W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包糉子或是買糉子吃,吃糉子是端午的飲食習俗之一,但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端午食糉的來歷你知道嗎?

你知道端午食糉的來歷嗎?端午還有哪些習俗?

一、端午食糉的來歷

現在一般認爲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在農曆的五月初五,當時的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懷抱大石投江殉難。楚國百姓得知此事異常悲痛,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他們紛紛將竹筒裏裝的米飯投大汨羅江裏。從此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爲了表達對屈原的懷念,人們都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於是就產生了最早的糉子筒糉。

二、端午還有哪些習俗

除了吃糉子以外,不同的地方還有很多不一樣的過端午的習俗。

1.賽龍舟

傳說是屈原投江後,楚國人划船想把他救上來,後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人們會以划龍舟來驅散江裏的魚,以此保全屈原的屍體。於是,賽龍舟也成了端午節一個習俗。

2.佩戴香囊

古時候,在端午節給小孩佩戴香囊用來辟邪驅瘟,香囊裏有雄黃、硃砂等。

3.抹雄黃酒

人們把艾葉泡在黃酒裏,然後抹在門、窗戶、桌椅等地方,這樣蚊蟲、蛇、蜈蚣等就會遠離家宅。

4.掛五彩繩

大人將五彩的絲線編織成繩子,戴在小孩的手腕或脖子上,有保平安、驅妖辟邪的寓意。

以上就是關於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和其他習俗的一些介紹,總體來看,吃糉子是大部分地區共有的習俗。不過糉子雖然好吃,但不容易消化,最好不要貪吃。

熱門標籤